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要繼續鞏固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態勢,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繼續做好保交樓工作,加快項目建設交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筆者認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的表態在利好房地產市場的同時,也利好商業銀行,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上述表態利于商業銀行“補充”優質資產,化解資產荒。
對商業銀行而言,個人房貸作為重要的資產投向,呈現規模大、不良率低的特征,是銀行最優質的資產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近日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房地產貸款余額一共是50多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接近40萬億元,絕大多數是購房自住的,依靠家庭收入按月償還貸款,不良率長期在0.5%以下。
不過,今年上半年,因為理財收益率、房貸利率等價格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減少其他投資提前償還存量貸款的現象大幅增加。實際上,提前還房貸對商業銀行是利空,其意味著大量高收益率資產提前“到期”,這會給銀行重新配置資產、凈息差空間帶來壓力,擠壓其長期盈利能力。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新提及的降低首套房首付比、落實“認房不認貸”等表態均利于商業銀行擴大個人房貸的投放,在資產荒背景下“補充”優質資產。
其次,上述表態利于改善存量對公房地產貸款的資產質量。上述表態有望修復市場預期,鞏固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的態勢。而房地產市場的良性發展也利于商業銀行降低對公房地產貸款的不良率,提升資產質量。
再者,從宏觀經濟的視角看也利好銀行業。穩住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對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商業銀行作為順周期行業,其發展情況與宏觀經濟走勢密切正相關,因此,房地產市場的利好也可以視為銀行業的一大利好。
總之,隨著后續諸多利好政策的落地,房地產市場有望持續回暖,商業銀行,尤其是上市銀行基本面也有望進一步改善。
(編輯整理:仙居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