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告訴我每平方米漲了2萬元,現在是12萬元/平方米。”
“有些地方的房子,只要能簽,幾乎秒殺,但凡新上房源,看房客戶在門口聚集堪比結婚接新娘。中介跟我說,無論是什么房子,無論價格多高,只要能簽約就已經有客戶了。”
自今年1月初決定購買學區房以來,葉芝每天手里拿得最多的便是中介們給她打印出來的房源信息。“歷史成交價和一些好的房源都看不到了,只能靠各種溝通各種問,還蠻累的。”
而此前那次失敗的搶房經歷讓她備受打擊,“希望價格能更趨于穩定,買賣雙方能以平常心態進行選擇和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近日調查發現,開年以來,北京的學區房市場呈現出房源少、價格高、客戶多的特點。有經紀人表示,節后他已成交了五六套學區房,多位于海淀萬柳、西城德勝等大熱區域。
某平臺掛出的一套1950年建的房源
為了給學區房降溫,近段時間,北京市住建委數次發文,表示將堅決遏制、精準打擊,嚴格執行多校劃片、派位入學政策,并把“借學區房等炒作房價”列為今年九大重點工作之一;主管部門也對樓市熱點區域的成交案例進行了普遍排查,西城金融街、德勝,海淀萬柳、中關村等熱點學區成交案例是核查重點。
1、房主“堵在路上”加價40萬元
春節前的一晚,一直聯系的經紀人給葉芝發來了一條新上架房源的信息——海淀區某重點小學學區房,面積約50平方米,售價580萬元。
葉芝很心動,經紀人也對該套房源進行了系統報備。根據葉芝的描述,她排在系統第三位,也就是與房主進行談價的第三家客戶。而當晚在該房源報備的意向客戶已經達到了10家。同時,雙方約定第二天上午在中介公司按照報備順序與房主進行價格商談。
不過,提前來到小區看房的葉芝和家人,卻被經紀人告知“房主昨晚通知我們加價20萬元,也就是600萬元”。
約定商談的時間到了,經紀人和系統里報備的幾家意向客戶也到場了,唯獨房主沒有出現。大家得到的說法是——“房主堵在路上了”。
半小時過去了,房主還是沒有出現,經紀人通知大家,“房主又要再加價20萬元”。也就是說,這套580萬元的房子,在葉芝沒有見到房主本人及商談的情況下,一夜之間已經漲了40萬元至620萬元,單價已經超過12萬元/平方米。
猶豫再三,葉芝選則了退出。據她了解,一位今年就有幼升小需求的家長最終以620萬元拿下了這套房。
葉芝說,他們是從今年1月中旬開始看學區房的,由于目標不是頂級學區,所以也就排除了西城德勝、金融街等區域。“但是問題很多啊,老舊板樓不是底層就是頂層,帶電梯的房源也是些有點問題的戶型,優質房源真的很少,一出來就易受到搶購,所以我們也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房子。”
這期間,葉芝也感受到了北京學區房價格出現的上漲態勢。據《財經》此前報道,去年11月至今,海淀學區房價格普遍上漲,漲幅約20%。
“一天看三四套房,沒有特別滿意的”,而提高預算似乎也迫在眉睫。
這是今年以來很多預購學區房的家長群體的縮影,對這些焦慮的家長來說,學區房是一種信仰。
坊間也流傳著一條八卦,某金融機構高層的800萬元年終獎去向是西城金融街學區的豐融園。
2、“感覺大家在搶房”
俞妍是一位剛剛上岸的業主,她的要求很簡單,可以不考慮居住,只要價格合適、能上學就行,目標是西城區月壇附近。2月末3月初那些天,用俞妍的話說,“感覺大家在搶房”。
“我和中介剛到小區門口,接到電話說新上了一套房,趕緊去看,談判就已經排到第5位了。2小時后,排第一的客戶就簽約了。”俞妍表示,又去排了第二套房,第7位。
“由于排第一客戶的一直談到晚上快9點了,大家都覺得應該沒問題,我們就回家了。到了晚上快11點,中介來電話說談崩了,問我去不去,所以大晚上11點我們又趕過去談價格。”最終,業主接受了俞妍的周期,很順利就簽約了。
“其實上一家的價格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基本在我們的預算范圍之內。”
相比而言,李賀則是觀望派的典范,不過這幾個月陸陸續續也看了十余套學區房了。據她介紹,1月中旬,翠微南里一套58平方米的兩居報價570萬元,5天后565萬元成交;到了3月上旬,翠微同面積的兩居室報價最高已達725萬元,一個多月漲了160萬元。
她還舉了幾個自己看過的房源例子,如海淀某重點小學學區房,1月中旬有一居室報價495萬元,目前報價為580萬元;雙榆樹片區1月還有單價10萬元/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目前38平方米報價550萬元。
據貝殼找房,目前公開可查的翠微南里一套54平方米兩居室,報價為718萬元;雙榆樹片區37平方米的一居室,報價已經到了630萬元,單價超過17萬元/平方米,直逼西城德勝。這基本可與李賀的經歷互相印證。
3、住建委:堅決遏制、精準打擊
“現在的學區房市場,總的來說就是房源少、價格高、客戶多。1000萬元在中關村三小學區已經買不到可以自住的房子了,最多就是占坑的房源,四五十平方米那種。”
一位負責海淀中關村三小等熱門區域銷售的經紀人透露,自己春節后就已經成交了五六套學區房,都是位于西城德勝或海淀萬柳等大熱區域的。“萬柳學區個別小區今年有漲價200多萬元的房源。”
這位經紀人所指的,正是今年以來廣為媒體報道的蜂鳥家園。
由于目前北京各中介機構已經下架成交記錄,根據公開報道梳理,2019年12月,蜂鳥家園一套47.66平方米的小一居成交價是700萬元,單價為14.7萬元/平方米;2020年12月,蜂鳥家園同樣面積的小一居則賣到了900萬元,單價超過19萬元/平方米。而跳漲的主要原因,正是西城區的7•31多校劃片政策。
在此之前,西城是北京唯一一個未正式執行多校劃片的優質教育資源區域。用一些經紀人的話說,那時候很多西城的客戶涌向海淀,死磕蜂鳥家園的亦不在少數。
前段時間,針對媒體曝光、群眾關注、市民熱線反映的新建商品住房交易環節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結合對今年房地產市場形勢的研判,北京市住建委制定了2021年房地產市場執法檢查工作安排,“借學區房等炒作房價”正是今年九大重點工作之一,堅決遏制、精準打擊。
目前,蜂鳥家園在鏈家可查的僅3套房源,最小一套50.87平方米的報價915萬元,單價約18萬元/平方米,還是1個月以前發布的,且有200萬元抵押。
據鎂編了解,蜂鳥家園有部分總價低或單價低的房子,幾乎都是不能買的或者一年級的,或者有幾十萬元稅的,再或者是被法院查封的。
這些天,陸陸續續還是有不少高價學區房上線。比如,蜂鳥家園上新一套49.89平方米的小一居占坑房源,報價1000萬元,單價已經超過20萬元/平方米;西城金融街學區京畿道也掛牌一套41平方米的小一居,總價880萬元,單價超過21萬元/平方米。
需要明確的是,這些房源以及歷史成交價在公開的第三方中介平臺已經無跡可尋。
鎂編發稿前,葉芝終于定下了一套學區房。從第三方平臺看,葉芝房源所在的這個小區的熱度和近期帶看數據堪比蜂鳥家園。
(編輯整理:仙居房產網)